English

解读黄鸣

2000-10-10 来源:光明日报 武文 立建 徐娟 我有话说

山东德州不算是一个发达地区,一马平川,缺乏资源。然而,这里有个皇明太阳能集团,在一不能靠山吃山,二不能靠水吃水的情况下,靠着大自然的赐予——采撷天上太阳的光热,发展壮大,一举成为我国太阳能行业巨子。1995年集团成立,产销量连年翻番,而1999年就超过了数亿元,遥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在这块普通的土地上,开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绿色能源产品,是谁把这种超前意识带给了人们。

没有前呼后拥,黄鸣突然就进来了,人家说他就是总经理,还以为耳朵听错了。他是那样的无矩无规:头发没有造型,衬衣高挽着袖管,裤子找不到裤线——很容易错以为是个打工仔。

然而,当他侃起了太阳能的利用,国内国际,当前长远,就像一个教授在上课,立马显现出气象堂堂,灵光闪闪的本色。

很难想象,今天一个偌大的太阳能集团,最初是源于一个青年学子的梦。在70年代末的一所大学课堂上,一个叫陈如恒的教授讲出了他对“石油只能开采50年或更短时间”的担忧,讲出了他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焦虑,对此,年轻的黄鸣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几年以后,他就职于一家中央直属研究所,业余时间开始搜集和钻研国内外有关太阳能方面的书籍资料,并把生活费用以外的全部工资用于这方面的研究。

黄鸣本不是一个干生意的人,质朴严谨近乎刻板,执著激昂近乎偏执。当他的一些发明创造被束之高阁,进入不了市场时,他感到一种深深的自责和失落,仿佛枉在世上走一遭似的。37岁那年,他决定自己干。虽然90年代,人们已不像以前那样用单一的角度和价值标准评判一个人,但这毕竟是危险的一跳——从国有大机关跳到民营小企业。而且为了避嫌,他把原来公家的发展基金和利润甚至由于产品升级换代带来的亏损全部个人负责归还。“一个亿的利润都不会让我去犯法,何况这点钱”,说这句话的时候,黄鸣一点都不像是个文弱书生。

黄鸣祖籍在无锡,第一代民族资产阶级,就有他的先人。后来,他随着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来到山东聊城,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儒家文化的道德约束,英雄气概的感染熏陶,经济全球化的包容孕育,都在他身上得以最大限度的契合,亦儒亦商,非儒非商。可黄鸣自己认为他是块搞科研做学问的料,不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家、战略家,如果有一个张瑞敏式的人物在他周围出现,他情愿让位。

哲人说过,当你想着怎么会赢的时候,这个世界都会让路。从1万块钱,一个小作坊开始,到今天总投资4.1亿元的集太阳能科研、生产、贸易、培训、应用于一体的高科技工业园,黄鸣在几年的时间里,获得了27项国家专利,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在国内外没有固定模式可参照的情况下,黄鸣首创了全机械化、模具化、现代化生产线。高科技使“皇明”品牌获得了极高的含金量,在消费者心目中,“皇明”已成为太阳能热水器高科技的代名词。

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既能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前途的社会。因而,节约能源,尽可能多地用洁净能源代替高含碳量的矿物燃料,是能源和环境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在此基础上,黄鸣确立了三期科研项目规划:近期为适应眼前市场发展的“短、平、快”盈利项目,如换代太阳能热水器,替代燃煤锅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中期为适应规模发展的电脑热水系统,自动温控阀,多功能浴室等项目;远期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采暖、制冷、空气集热等综合利用项目。

“我家黄鸣嘛,最大的愿望是当个合格的工程师。”黄鸣至今记得老父亲对他的期望。高级工程师、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副主任他都当上了,一不小心还进入了工商界。其实做企业和做人一样,一个努力要做好的人,干什么都不会逊色。黄鸣以自己的姓名谐音为商标,本身就说明他视品牌名誉如同个人名誉,一生与太阳能事业风雨兼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